
近日,广州多名网友反映,广州地铁APP乘车码功能频繁出现弹窗广告,尤其是“摇一摇”触发方式,严重影响早晚高峰过闸效率。广州地铁客服回应称,“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”,引发舆论质疑。11月3日,广州地铁最新回应称,已关闭“摇一摇”广告,并与合作商沟通全国前三配资,完善广告交互形式。
公共服务场景引入商业元素,并无不可。毕竟,地铁的运营维护需要资金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商业元素不能喧宾夺主、以牺牲民众出行便利为代价。地铁APP作为市民公共出行服务的重要载体,其页面设置、功能展示、广告发布等的每一环,都关乎千百万人每天的出行权益和体验。以不恰当的方式弹出广告、以繁琐复杂的关闭流程“霸屏”、在不恰当的时间触发“摇一摇”,看起来是商业广告没有“边界感”,本质上却是丢掉了公共服务的普惠性、便利性底色。
遗憾的是,公共民生服务领域的广告扰民现象,并非只有广州地铁一家。据报道,此前有城市的公交地铁APP在扫码乘车后,即便万分小心,也会触发“摇一摇”广告而自动跳转广告。还有城市的交通出行APP,因弹窗和摇一摇广告太多被投诉,相关部门督促整改后,甚至出现广告“再度反弹”的情况。类似案例屡屡出现,表明一些机构单位将商业利益置于公共需求之上,没有把握好民生服务该有的边界与底线。殊不知,涉及民生需求的APP的核心价值是便捷与效率,而非广告利益变现的载体。
对于诸如广州地铁APP频繁弹广告等现象,法律法规的态度十分明确。我国广告法规定,利用互联网发布、发送广告,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。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,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,确保一键关闭。《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》也明确,禁止利用高灵敏度“摇一摇”等易误触发方式诱导用户操作。对此,各地相关部门应该真正强化监管,明确责任,尤其是要求相关单位在涉及公共民生服务的场景中,必须管紧弹窗广告、“摇一摇”跳转等广告类型的时机、形式与频率。对民众反响强烈的问题要当做重点对象快速整改,不合理不规范的广告要及时督促整改。此外,应进一步拓宽举报监督投诉机制,鼓励市民发现问题、反映问题。
广州地铁短时间内就关闭了乘车码“摇一摇”广告全国前三配资,证明整改弹窗广告问题并不是什么难事。此事也给各地相关部门单位提了个醒:在公共服务相关场景中,商业探索和创新是选择题而非必选题,绝不能本末倒置。只有始终将民生需求放在首位,将民生便利体验放在心中,才能守住公共服务的本色,赢得市民的信任。(林风)
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